旅行灵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主题旅游

文章内容

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_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原因是

zmhk 2024-06-07
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_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原因是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
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_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原因是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讲解一下“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工作原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512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吗?

2.三峡大坝与地震的关系

3.汶川地震和山峡水电站有关系吗?

4.三峡工程会导致大型地震吗?

5.汶川地震是不是水库型地震

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_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原因是

512地震与三峡大坝有关吗?

       没有关系。

       512地震是因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导致青藏高原迅速隆起,高原物质向下俯冲,遇到四川龙门山山脉的阻挡而积累能量引起的。

       (上面那位恕不远送了)

       再说。。。三峡下面是坚硬的整块的花岗岩石,不会引起三峡库区的稳定程度的。简单的说,除了生态以外,以前怎么样,现在也怎么样。/

三峡大坝与地震的关系

       说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的,蝴蝶效应就已经解释了全球环境一一相关的问题,当然,也不能说有多大关联,雪灾的会大点,因为中国南方的冬季随着全球变暖已经缺少成冰成雪的条件了,在这种条件下,降雪怎么者也不大可能是自然发展的结果(别说拉尼娜是自然现象,虽然它是自然产生的,但根源可是人造的),但不会有太大关系,至于地震,由于地震只和地质运动有关(地震的地质运动主要是由于大陆版快碰撞引起的),所以和三硖不会有很大的关系,三硖主要影响的是气候和生态,生态主要的我国的,但气候那可是全球的。

       四川地震原因

       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

       雪灾原因

       最近南方天气异常,暴雪成灾,从宏观气候到微观天气的顺序可探求此次气象灾害的原因。

       一、拉尼娜对中国的影响

       今年全球的气候大背景是拉尼娜,厄尔尼诺我们较熟悉,但对于她的姐妹拉尼娜我们还很陌生。

       拉尼娜是同厄尔尼诺相反的气候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小小的0.5度,又远在南美洲,但却对我国造成了极大影响。

       1.南太平洋的气温偏低是怎样扩散到全球的。海洋表层的洋流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从东太平洋(即秘鲁)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即中国、日本),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从而加剧气流在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实际上削弱了西太平洋的副高,加强了信风和西风,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将拉尼娜的影响从秘鲁扩散到全球,特别是中国。

       2.西太平洋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国的影响。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3. 风带加强对中国的影响

       (1)西风带。西风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强,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今年主要受北方气团影响的东北降雪量就很少,跟过去持平。二是从西路过来的,这是我们很少关注的,但它借助西风带加强从冰岛大西洋沿途过来,经过欧洲地中海横扫整个亚欧大陆,由于来自较湿润的大西洋,这股冷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雪。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今年因为这股强冷湿空气,巴格达这种极度干旱的地方降了百年以来第一次雪,中亚地区,特别是阿富汗山区积雪超过两米。甘肃这种比较干旱的地方今年降雪量超过常年的两倍,为60年之最。多有趣,我们天上下的雪竟然来自大西洋的海水。

       (2)信风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信风带在过去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由于拉尼娜的加强,加上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阻挡,分流至喜马拉雅山脉南翼逐渐加热加湿的气团,使得中国南部受到了来自印度洋大量的暖湿气流,造成云贵高原的气温甚至比常年的还要高。

       (3)共同影响。由于太平洋上的副高减弱,因而南北两股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中国内陆,信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控制南方,像深圳这段时间湿度都高达90%。过去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就单一的控制全国,全国都是寒冷干燥,但今年拉尼娜引导着信风带来大量水汽,同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从而形成了大范围的暴雪。降雪同降雨的原理一样,现在温度一上升就下大雨,甚至暴雨。从影响范围看,灾害程度从东向西递减,沿海省份影响较小,可见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而非太平洋,信风影响巨大。

       二、局部分析

       1. 长江中下游、安徽、湖北。这一地域处于北纬30度附近,正好是西风带同信风带交汇的地方,南北气流交汇,势必造成大量降雪。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当地水面蒸发的大量水汽也是降雪的来源之一。

       (1)湖南。由于南岭的阻挡,将剩余的冷空气都集中在了湖南郴州、衡阳一带,也就是南岭山脚下,从而将冷空气最后的力量全部发泄在湖南。

       (2)广西、贵州。云贵高原过去一直就是同时受到南北两股气团的共同影响,只是今年的强度特别大,过于湿润,又过于寒冷,造成严重的凝冻,冻雨。

       (3)北方。过去印象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依然没变,东北主要受到北方的干燥冷气团,所以降雪量没有太大变化,从卫星云图上看这几天基本没怎么下雪。倒是西北地区由于强大的西风带来了大量的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降雪较常年偏多。

       三、 降雪对南方的影响

       下雪是自然现象,北方年年都下,即使有暴雪,也没造成严重问题。为什么南方降雪会产生这么多问题呢?这里主要同严寒的北方进行对比分析。

       1.冻雨。现在南北地面温度都长时间低于0℃。但北方是从低空到高空都是稳定的冷空气,所以降下的都是雪花。

       南方由于冷空气势力已经有所减弱,暖空气势力又异常强大,因此在1500米至3000米上空形成一个温度高于0℃的暖空气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温度又低于0℃。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融化成雨滴,接着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虽还没有来的及结成冰,但温度已降至0℃以下,便形成了冻雨。

       2.结冰。北方落下的都是雪,而且由于温度低,落地不融化,所以不会结成冰。即使白天温度高融化了,由于北方完全受极干燥的冷气团控制,融化的水很快就会蒸发,又回到空气中,地面总是干的。树上,电线上结冰十分罕见。

       而在南方,当冻雨落在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由于物体温度都低于零度,所以立即冻结成冰凌。降下的雪花在白天温度高于零度时表面上的冰会有所融化,但由于受到暖湿气团的控制,湿度极大,根本蒸发不了,冰水还是留在地面物体上;到了晚上,温度又下降到零度以下,水立刻又结成了冰。

       3.降雪量。北方看似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那不怎么厚的雪是整整一个冬天积累的,由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极干燥,所以每次下雪并不多,总是小雪、中雪,也就是每小时只下5毫米左右的雪。一个冬天总共才下了几厘米的积雪。

       南方本来湿度就高,再加上拉尼娜带来的信风,使得降雪量非常大,湖南、安徽常常是暴雪,一小时就下14毫米以上的雪,现在很多地方积雪竟然厚达20多厘米,远远超过了北方一年的降雪量,所以南方的雪灾更严重。

       4.由于超重引起的冻害。北方的降雪不易结冰,所以电线、屋顶上虽然有落雪,但一旦积累到体积过大、无法保持平衡时,就会自动从电线上落到地面上,所以电线表面只会留有少部分积雪,对电线的强度影响并不大,不至于超过电线所承受的重量,也不会压塌屋顶。

       南方的降雪、降雨最终转化为冰凌,落在电线上的雨雪,晚上一结冰,就将电线牢牢的包裹住,冰就固定在电线上,这样每一天冰都可一层层的将电线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像树木年轮样的情况,积累几天,这个厚度就不容忽视了,看新闻说电线上冰的厚度超过电线直径的两倍,铁的密度是7,冰是0.9,也不算小了,相当于电线二分之一的重量压在电线上,电线自然承受不了,最终断裂。屋顶、高压线的铁塔都是这样被厚厚的冰块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最终倒塌,这种情况主要就发生在湿度极高、温度较低的南岭山脚下,所以郴州、衡阳一线的70多座高压线铁塔有近三分之一都被压垮。高压线高高的钢塔在下雪天时会承受2-3倍的重量,但如果是结冰,会承受10-20倍的电线重量。电线水管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异常的低温,所以电线由于热胀冷缩已经超出设计限度缩的紧绷在铁塔之间,强度大大降低,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严重瘫痪,郴州已经连续5天断水断电,特别是京广铁路韶关到郴州段。电力机车没有电,可以换内燃机车,但信号灯也没有电,道岔也没有电,所以哪怕是内燃机车,也只有慢慢的靠眼睛看路边的人工指挥通过,道岔也都必须有人工搬,这使得内燃机车在这一段根本跑不出平时的速度,使得铁路运输更加困难。

       5.公路冻害。北方公路上也会有积雪,但都不会化,而且量不会很大,即使化了也会很快蒸发掉,不会在地面上留下积水,冻结成冰。经汽车压实雪的摩擦力比冰高很多,即使要爬坡,安上防滑链,就可以在雪面上前进。

       有兴趣就看看

汶川地震和山峡水电站有关系吗?

       三峡蓄水会不会对地层板块造成压迫,造成井喷,地震? 会,但影响不大.

       三峡蓄水后会不会对周围的环境有没有影响,造成百年一遇的雪灾? 会,但不会引发雪载

       三峡蓄水后会不会对周围的空气湿度影响,造成强降雨? 会,有可能.

       三峡蓄水后会不会对下游的气候成影响,造成干旱? 会

       三峡蓄水后会不会对周围的一个巨大的空调效应,造成气候反常?会.

三峡工程会导致大型地震吗?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因地震事发四川,地理位置比较敏感,地震后有不少人猜测或断定地震和三峡大坝有直接关系。但我感觉这个可信度不大,三峡大坝肯定会对沿线地质地貌产生一定影响,但绝对没有这么严重,从网上也搜到相关文章,特录于此,以做一佐证!:-)

        国际舆论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称三峡水库有可能引发大地震,“由于大坝重量惊人,会压迫到地壳,只要每日增加一点,就可能会引发地震,几百万年前地壳挤压造就群山的地震,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甚至可以轻微扭转地轴”。这是耸人听闻的形容。有关专家对此观点进行了愤怒的抨击。有这么一段文字很有说服力:

        三峡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世界第一,但是要说三峡水库的大小,却在世界上根本就排不上号。稍微了解世界水利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世界上早就建有很多个比三峡大得多的大型水库。光是蓄水量都比三峡(393亿库容)多出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就有5座:津巴布韦的加里巴水库蓄水1840亿立方米;埃及的阿斯旺水库1689亿;苏联的布拉茨克水库1694亿立方米;加纳的阿科松博水库1480亿和加拿大的马尼克五级水库1418亿。相比这些水库“巨无霸”,我们不难想像;如果有人要说三峡水库有可能引发生大地震,那么几十年来,国外早已经建设的那么多座比三峡大很多倍水库,还不早就把全世界的地壳都压得山崩地裂、地轴乱晃了吗?

        事实总是胜于雄辩的,事实更是胜于谎言。

        当然,三峡水库毕竟也不是小水库,对地质状态一点影响也没有也说不过去。但是,具体情况如何呢?专家也认为,随着水位的上升,三峡库区地震可能会逐步增多,震级也会增强,但不会造成大的破坏。

        根据中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因水库蓄水而诱使坝区、水库库盆或近岸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叫做水库诱发地震。根据精确定位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中资料证明,震中位置均分布在坝区、水库库盆及近岸地段范围内,距库边线一般不超过3至5千米,最远10千米。按工程地质条件来分类,水库诱发地震具有不同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岩溶塌陷型和断层破裂型。其他类型的诱发地震震级很小,不会对大坝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一般不作过多的研究。

        资料表明,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最常见,多为弱震或中强震。中国在岩溶地区的大型水库有8个,其中4个诱发了地震。断层破裂型水库诱发地震发生的概率虽然较低,但有可能诱发中强震或强震。中国的新丰江水库和印度的柯依纳水库的诱发地震都属于这种类型。得到国内外地震、地质专家普遍承认的水库诱发地震约70至80起,它们仅占世界大坝会议已登记的3.5万座水库的2‰至3‰。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大坝坝高的增加,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坝高超过200米的水库,发生诱发地震的实际比率为34%。绝大多数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小于里氏5级,属于弱震或微震,约占总数的80%以上;较强的水库诱发地震不到总数的20%,其中5.0至5.9级的中等强度地震10例,6.0至6.5级强度地震仅4例。 目前世界上已记录到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为6.5级,1967年12月发生在印度柯依纳水库。迄今为止,只有两例水库诱发地震对大坝局部地段造成损害,一个是中国的新丰江水库(6.1级),一个是印度的柯依纳水库, 坝址处地震强度均为8度;经抗震加固后,至今都在安全运行。就是说,迄今为止,世界上尚未发生因水库诱发地震而使大坝失事的实例。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对三峡水库没有可能引发大地震有了初步的认识。

        据了解,三峡工程地震监测工作早在1959年就已开始,至今已进行了44年,这在世界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是罕见的。自1959年开始有地震监测记录以来,到目前为止,在三峡坝区及周缘地区内已收集到1级左右地震2910次,大于2级地震极少,且都远在坝址区域外。此外,地震监测、地形变化监测和地下井网监测系统的大量观测资料表明,三峡库区也没有中等地震的前兆存在,三峡工程不会因蓄水引起大的破坏性地震。

        这样的数据说明什么?一,地震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二,三峡大坝不会受到地震的重大影响。三,三峡大坝也非地震的罪魁祸首。

        2000年10月11日,参加“2000年海峡两岸三峡工程技术研讨会”的120名水利专家得出结论认为:地震不会对三峡大坝构成威胁。专家们认为,由于三峡工程所处地段远离地震活动区(带),是中国大陆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区。坝址位于前震旦纪基底地块内,形成了古老的结晶基底,地壳结构清晰,不具备孕育强震的条件。据以三峡坝址为中心的300公里半径范围内、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只有4次6级至6.5级地震,且均发生在三峡大坝200公里以外地区,坝址所在黄陵结晶岩地块内,基本是个无震区。

        纵然结论已经得出,但是中国不敢掉以轻心。为了有效监测三峡区域在三峡大坝蓄水后是否发生地震,已先后设置了三套地震监测系统共同观测大坝蓄水进程和蓄水后的水库动态。第三套是2000年建成的三峡工程专用数码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由24个子台组成。

        有关资料说,中国地处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集中发生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又多又强,其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因此,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中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20世纪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两次,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大地震,死亡23万余人;另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万余人。这两次大地震都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因此,中国的大地震有其自身的原因,岂能老是扯到三峡水库身上,岂能让三峡水库常常受到冤枉!

汶川地震是不是水库型地震

       这是典型的高看人类的作用,其实在地球面前,人类真的是毫无办法。

       地震的本质是释放淤积的地质运动能量,所以地震多发于板块交界区,从三峡前的松潘地震到512到芦山再到九寨沟都是如此,地震震中无一例外都在川西平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区,也就是地质运动矛盾集中区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三峡水坝总蓄水量的千百万倍,说三峡引发地震就跟南美洲的蝴蝶扇翅膀引发了美国的龙卷风一样不靠谱,哪怕考虑所谓的蝴蝶效应

       三峡即便有害,害得也是人类和生态环境,至于地球妈妈,根本不需要三峡来背锅

       汶川大地震不可能是由三峡大坝引发的

        四川大地震与三峡大坝

       对三峡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

        支持者认为三峡工程能解决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能源问题,并可控制长江流域的洪峰,利于防洪。

        反对者认为三峡工程实际是短视行为,未来将会给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灾难:

        1,生态灾难:长江里的很多洄游性鱼类因大坝阻隔将面临灭绝,水文的变化也会对区域内水生物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大坝上游水流停滞,同时下游水流变慢,长江的自静能力下降,水质将恶化。大坝上方库区的泥沙淤积和垃圾漂浮物也会越来越严重,导致严重后果,蓄水后两岸植被淹没,等等,区域内的生态遭到巨大破坏。

        2,地质灾难:由于大坝把长江上游完全阻隔,库容量世界第一,由此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会对区域内的地质结构产生影响。大坝引发地震在国际上已有公认。实际上,三峡蓄水后,其区域内的地震次数比往年明显增多,一直有人担心,三峡会不会引发大地震!另外,三峡蓄水后,两岸很多山坡都淹泡在水里,一段时间后,山体滑坡就会很严重。现在,三峡库区的滑坡问题已愈来愈烈,对生态、航道安全和水库未来的本身影响都令人担忧,三峡地区的地质结构很复杂,实际上是不宜建设超级大坝的

        3,战略隐患:水库大坝是现代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之一,这一点谁也清楚。就是在 古代战争中,筑坝壅水,破坝放水,水淹敌军,这样的战例也不少,政协副主席物理学家钱伟长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文章中谈了海湾战争 和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人防安全的关系。 ,钱伟长先生文中指出了三峡水库溃坝的危害,将是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 几亿人将陷入绝境。同时也指出,三峡大坝将成为外部敌人威胁的目标。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一旦建起三峡大坝,中国大陆的经济重心与军事战略机动力量,就全都被置于了达摩克勒斯剑下。他的结论是:“我们绝不能花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

       4文化灾难:三峡淹没了多少古镇,多少古迹和文物被埋葬,更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对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可用破坏来形容。

       ---------------------------------------------------------------------------------------------------------------------------

       备受争议的中国世纪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蓄水量高达三百九十三亿立方米的大坝,重量足以诱发小地震,甚至可以轻微扭转地轴。

       美国探索频道( Discovery Channel)日前报道,一直被外界视为「世纪豪赌」的三峡大坝,预计二○○九年启用,全长二千三百零九米,是继长城后第二个可以从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工程。工程完成后整个水库宛如中国内陆的内海。专家预计由于水坝重量惊人,会压迫到地壳,只要每日增加一点,就可能会引发地震,几百万年前地壳挤压造就群山的地震,随时可能再次发生。

       水库横跨断层易崩塌

       同时,水库区横跨断层,大坝地基未必如预期中的稳定,如果大坝崩塌,巨浪沿长江而下,估计会造成沿岸几百万人丧生,更可能造成中国经济长期委靡不振。

       三峡大坝到底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有没有关系呢?

       国际专家明确表示:汶川地震不可能是由三峡大坝引发的。世界上确实有人类活动诱发地震的记录。比如往很深的矿井里灌水,建造大型的水库,核弹测试等,会在就近诱发小型的地震。但不可能引起大地震,人类活动与地壳运动相比,太渺小了。

       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地理学家帕森斯(Thomas Parsons)评论说:“有些证据证明地表上巨大的水压可能会引发小地震,但不可能会造成巨大地震,因此就四川地震来说,三峡水坝可能会引起小震动,但与大地震无关,大地震本来就会发生的。”

       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嵇少丞教授在被采访时说:“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这次地震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完全无关,它是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所引起的一系列造山运动的必然结果。我这样来形容一下吧,印度大陆就像一架巨型的推土机,往北使劲地推,推起了青藏高原,当青藏高原增高到一定的高度后再也推不动了,其下地壳的物质就被挤向东移,碰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地壳,形成了北东走向的龙门山。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接部位——龙门山破裂带注定是地震的高发区。任何人为破坏因素和环境变化因素全加起来,也达不到这种造山运动所能产生的能量。这次汶川7.9级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四、五百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在一分钟之内在地壳岩石中形成一条深10到12公里,长300公里的大破裂。水库蓄水和地下核爆炸最多也就能诱发3级以下的地震,而8级地震所产生的能量是3级地震的一千多万倍。”

       2003年12月19日20时31分,大坝以西直线距离80公里巴东小溪河西岸马鬃山村,发生了烈度为2.5级左右的地震。三天后,距大坝以西直线距离300多公里长江北岸开县天然气发生井喷,导致244人死的严重矿难。(与长江直线距离也不过数十公里。)

            2006年3月26日,开县再次发生井喷,火焰高达百米,数日方反压制服。(与长江直线距离同为几十公里。)2006年10月29日27日晚6时52分至28日中午,随州市三里岗镇共发生地震及余震50次,包括一次4.2级余震,震中区震感强烈。此前,三里岗曾发生过3级地震

           一种学术观点认为是三峡水库诱发了蓄水成库以来当时最大的地震——。但这次的地震呢?希望和三峡无关吧!人定胜天还是自我毁灭

       好了,关于“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峡的建设最终导致四川地震”,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